你應掌握的中共共產黨重要會議由安徽公考網整理發布,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ahgkpx)訂閱安徽公考資訊。需要備考資料、政策答疑、考試交流群請加微信:19965037818
民主革命時期(1921-1949)
一)黨的創建時期(1921-1923)
1、“一大”(1921/7/23 上海)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2、“二大”(1922/7 上海)
A:制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
a:綱領--實現社會主義、共產主義。
b:最低綱領--打倒列強除軍閥,統一民主共和國。
B:群眾路線的方法。
國共次合作
3、“三大”(1923/6 廣州)確立建立革命統一戰線的方針。
二)土地革命時期(1927-1937)--國共十年對峙時期
1、“四大”(1925/1 上海)確立領導層建立工農聯盟。(領導權問題和工農聯盟問題)
2、“五大”(1927/4/27武漢)批評了陳獨秀右傾機會主義錯誤。
3、“八七”會議(1927/8/7漢口)
(1)背景:大革命失敗(2)內容:糾正了陳獨秀右傾投降主義錯誤;確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的總方針;決定發動秋收起義。“槍桿子里面出政權(3)意義:是由大革命失敗到土地革命興起的轉折點。
4、“六大”
①:一次在國外召開的會議(莫斯科)。 ②:提出了錯誤思想(土地國有化)。
5、“三灣改編”(1927/9)次提出黨指揮槍。
6:“古田會議”(1929/12)
① 式確立黨指揮槍原則。 ②確立了軍隊政治建設原則。
7:“遵義會議”(1935/1/15-17)
(1) 背景:第五次反圍剿失敗。(2)內容:解決博古等人軍事上和組織上的“左”傾錯誤;確立了毛澤東的正確主張,選舉毛澤東為中央政治局常委。(3)意義:結束了王明“左”傾錯誤在中央的統治,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在革命的關鍵時刻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是中國共產黨從幼稚走向成熟的標志,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8:“瓦窯堡會議”(1935/12)
(1)背景:九一八事變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2)內容:會議分析了華北事變后國內階級關系的新變化,討論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國防政府和抗日聯軍等問題,批判了黨內長期存在著的“左”傾關門主義,制定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策略方針。----國共第二次合作
三)抗日戰爭時期(1937-1945)國共第二次合作時期
1、“洛川會議”(1937)通過《抗日救亡十大綱領》,決定實行全面抗戰路線,開辟敵后抗日根據地。
2、“六屆六中全會”(1938/9-11)提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3、“七大”(1945 /4/23-6/11延安楊家嶺大禮堂)
(1)內容: ①毛澤東作《論聯合政府》報告,提出廢除國民黨的一黨專政,建立民主聯合政府。劉少奇《關于修改黨的章程的報告》,朱德《論解放區戰場》,周恩來《論統一戰線》,任弼時《關于黨的歷史問題》 ②制定黨的政治路線: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中國,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 ③確立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并把實事求是的馬克思主義思想正式寫入黨章。黨的三大優良作風的提出。(2)意義:為爭取抗日戰爭的勝利和實現中國的光明前途準備了條件。
四)解放戰爭時期(1945-1949)第三次國民革命時期
1、“七屆二中全會”(1949 河北平山縣西柏坡)
(1)內容: ①提出黨的工作中心由鄉村轉移到城市,開始城市領導農村時期。 ②提出黨的總任務是迅速恢復發展生產,使中國由農業國變為工業國。 ③告誡共產黨人要警惕“糖衣炮彈”的進攻。 (2)意義:解決了中國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革命轉變的重大問題。
2、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1949北平)(1)內容:①制定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②選舉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主席。
建國后召開的會議(1949-2013)
一)過渡時期(1949-1956)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1954)①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社會主義道路,是我國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 ②選舉主席,任命國務院總理。
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1956-1966)
1、八大(1956/6))(1)內容: ①正確分析了國內主要矛盾的變化:國內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工業國同落后的農業國之間的矛盾,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現狀之間的矛盾。②提出黨和人民當前的主要任務: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把我國從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要。 ②選舉產生新的中央委員。 (2)意義:為我國全面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和黨的建設指明了方向。 陳云提出“三個主體,三個補充”,董必武提出加強法制建設。
2、八大二次會議(1958 北京)提出了忽視客觀規律的總路線,推動了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的發展。
3、廬山會議(1959)錯誤地開展了對彭德懷等人的斗爭,使“左”傾錯誤進一步發展。
4、七千人大會(1962 北京)建國以來人數最多的中央工作會議,初步總結了“大躍進”中的經驗教訓,初步糾正了“反右傾”運動的錯誤。
三)“文革”時期(1966-1976)
1、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與八屆十一中全會(1966夏 北京)標志著毛澤東對文化大革命的全面發展。
2、“九大”(1969/4北京)把林彪作為接班人寫入黨章(指導思想是錯誤的)。
3、“十大“(1973/8北京)穩定了江青反革命的地位。
四)徘徊時期(1976-1978)
1、“十一大”(1977/8)粉碎四人幫,并沒糾正錯誤。
2、全國科學大會(1978)強調“科學技術是生產力”
五)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1978-2013)
1、十一屆三中全會(1978)
(1)內容: ①重新確立了實事求是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 ②總結了建國以來經濟建設的經驗教訓,拋棄“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左”的錯誤方針,全面糾正“左”傾錯誤,做出把黨工作的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戰略決策。 ③決定健全黨的民主集中制。
(2)意義:建國以來黨的歷史上的一次偉大轉折,標志著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一個嶄新的歷史時期。 農村聯產承包制是我國最早的改革
2、十一屆六中全會(1981)通過《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建國以來重大歷史事件和一些重要領導人的功過是非進行了全面總結和客觀評價。徹底否認了“文化”大革命,次使用了“初級階段”。
3、“十二大”(1982)提出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4、“十三大”(1987)明確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并制定了黨在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三步走戰略的提出。
5、“十四大”(1992)確定了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在全黨的指導地位,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6、十四屆五中全會(1995/9月)次提出可持續發展戰略。
7、“十五大”(1997)提出并論述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確立鄧小平理論為黨的指導思想,并把鄧小平理論寫入黨章。次深刻地闡述了“依法治國”的含義。
8、十五屆四中全會(1999/9)《中共中央關于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西部---是指十二個省區(甘肅、陜西、寧夏、新疆、青海、四川重慶、云南、貴州、西藏、廣西、內蒙)。
9、“十六大”(2002)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并將“三個代表”寫入黨章。
10、十六屆三中全會(2003/10)《中共中央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若干問題的決定》。這是黨的文件次提出科學發展觀。(科學發展觀的實質---實現經濟又(更)好又(更)快發展)。
11、十六屆四中全會(2004/9/16-19)《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指出:“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主要任務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次提出了和諧社會。
12全國政協十屆四次會議(2006/3/4)委員討論時胡錦濤同志提出“八榮八恥”。
13、十六屆六中全會(2006/10/8-11)通過《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建設和諧文化的根本。
14、“十七大”(2007)總結了改革開放以來的歷史和成功經驗。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理論體系作了科學概論。闡明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進一步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要求和戰略部署。并把科學觀寫入黨章。正式提出“生態文明”。
15、十七屆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推進農村改革發展。
16、十七屆五中全會(2010/10/15-18)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以科學發展觀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
17、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18、“十八大”(2012)將“科學發展觀”確立為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了新的闡述。
提出“生態文明建設”。
亮點一:兩個“五位一體”構成黨和戰略新布局黨的十八大報告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從“四位一體”擴展為“五位一體”,這表明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從認識到實踐都達到了新的水平。早在1986年,黨的十二屆六中全會提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定不移地進行經濟體制改革,堅定不移地進行政治體制改革,堅定不移地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的總體布局,這一“三位一體”總體布局從黨的十三大一直延續到十六大。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任務,總體布局中增加了社會建設,拓展為“四位一體”。適應人民群眾對良好生態環境越來越迫切的期待,黨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了突出地位,納入總體布局,拓展為“五位一體”。這“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對應著全國老百姓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五大權益。特別是通過生態文明建設,我們黨和將在實現當代人利益的同時,給自然留下更多修復空間,給農業留下更多良田,給子孫后代留下天藍、地綠、水凈的美好家園。 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提出黨的建設總體布局也是“五位一體”,即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反腐倡廉建設、制度建設。頗有深意的是,兩個“五位一體”都有一項具有凈化功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中的生態文明,體現著自然界的凈化,而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中的反腐倡廉建設,體現的是中國共產黨黨的肌體的自我凈化能力。
亮點二:科學發展觀是黨的指導思想的又一次與時俱進。
亚洲精品爽一区二区,亚洲精品自拍视频在线,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亚洲精品99在线观看